欢迎您登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冶金分会!

凌钢月度分析 “梅完梅了” 钢市淡季何时休

发布日期:2020-07-17   阅读数量:178

6月份的粗钢产量数据已经公布,根据钢市相关数据整理出来的月度数据图如下:

6月的钢市数据出现了三个极值,粗钢日均产量继续刷新历史新高,达到了305.3万吨,年化粗钢产量突破10亿吨将毫无悬念。钢材出口数量创下8年低点,钢材进口数量创10年新高。由此可见,国内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而统计局刚刚发布的经济数据也恰恰验证了这一点,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

2020年上半年已经结束,国内的生产生活基本上恢复到疫前的正常水平,但是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国内防范疫情反弹任务仍然艰巨,为钢市的走势增加了部分不确定性。为对冲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助力“六稳”、“六保”,一项项政策落地实施。近期国家出台的宏观政策较多,对钢市的影响比较直接。

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自6月以来部分地区暴雨洪水集中频繁发生,洪涝灾害严重。7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利部将抓紧推进建设此前国常会部署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以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增强防御水旱灾害能力。重大水利工程是“两新一重”建设的重要内容,150项工程匡算总投资大致是1.29万亿元,能够带动直接和间接投资6.6万亿元,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不但扩大内需、有效拉动经济增长,还能有效提升钢需。

专项债投向基建的比例显著上升

截至7月5日,已发行22323亿元,占年度目标值的60%左右。6月18日,《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了交通运输等领域“两新一重”建设。为提振基建投资,2020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3.75万亿,同比增加1.6万亿。同时,专项债资金用于重大项目资本金比例有所放宽,由去年的20%提升至今年的25%,带动专项债规模与基建融资撬动效应齐升。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各地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全部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今年专项债投向基建的比例显著上升。地方专项债不断加码,为新老基建项目提供充足资金保障,基建托底将完全得到保证,提振钢材市场需求。

发改委35亿元支持海南建设

为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分两批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35亿元,用于补齐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资金重点支持一批包括直接关系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崖州湾科技城、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洋浦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功能区的配套基础设施、科技平台项目、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基础项目在内的全局性、基础性和长远性项目,建设这些项目,需要消耗大量钢材,对钢材需求将形成一定支撑。

新一轮去产能正在加速推进6月18日,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巩固去产能成果、继续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僵尸企业”处置。对尚未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的地区和中央企业,要确保去产能任务在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将继续开展巩固钢铁等产业去产能成果专项督查抽查,严格落实安全、环保、能耗、质量、用地、产业政策和产能置换等相关要求,严禁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新增钢铁冶炼产能,严肃查处各类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加快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虽然粗钢产量未见降低,但去产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遏制供应端产量增速。

加大农业农村投资建设力度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意见》明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对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批牵引性强、有利于生产消费“双升级”的现代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千方百计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规模,加快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现代农业园区、动植物保护、沿海现代渔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供水保障、乡镇污水处理、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农村公路、农村电网等11个农业农村重点领域补短板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大农业农村投资建设力度这一背景下,对钢市需求的拉动效应也会逐渐显现。

大幅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

为推动跨国投资复苏,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6月24日对外公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这是自2017年以来,我国连续第四年对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行压减。此次负面清单大幅缩减,聚焦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领域开放。7月23日起,外资进入证券、期货、寿险、商用车制造、50万人口以上城市供排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等领域股比限制将取消。此举将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环境,提振外商投资信心,从基建和资金方面对钢市需求会形成一定支撑。

“梅完梅了”需求淡季延长

正常来说,7月上旬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江淮地区会陆续出梅,今年降雨较为频繁,出梅时间延后。即使出梅后,也不排除连降雨的可能性,而且全国大部分地区也会相应迎来高温天气。持续的降雨天气对露天建筑施工项目造成了干扰,拖慢了施工进度,部分工地还出现了停工,前期因赶工带来的需求叠加现象逐渐消退,导致钢材需求量出现了较快的回落。预计多雨及高温等极端天气气候也将持续,直接导致下游施工受阻,终端钢需减弱,下游采购积极性不强,淡季效应明显。
    

境外疫情形势严峻

国内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生产生活基本上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正常水平,但是国外疫情仍在肆虐,死亡人数还在上升。一些国家不顾疫情严重威胁,相继强制“解封”复工复产,可能造成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解封”后增加当前钢需,又未招致“第二波”疫情,产生中国钢材市场外部环境利好,并且会加快全球经济启动。另一种是强行“解封”后,在第一轮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之前而爆发第二波疫情,出现更糟糕局面,中国钢材市场的外部环境将会更加严峻。由此可见,境外疫情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进而拖累国内钢市。

综合以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供应端,钢厂盈利水平持续,生产积极性高涨,6月日均粗钢产量又刷出历史新高,供应端产量有增无减。需求端,钢材需求的传统淡季还将继续,连续降雨造成部分地区严重的洪涝灾害,直接影响下游的施工,长江中下游等地梅雨季节长于往年,出梅时间拖后,并且7月16日入伏就迎来了每年气温最高的40天,降雨及高温等气候条件非常不利于下游施工,终端需求释放受到抑制。库存端,钢材库存开启了涨库模式,结束了四个多月的库存数据连续下降局面。在供强需弱的格局下,钢价上行会受到一定的阻力。近期宏观经济数据有所回暖,由刚刚发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可以印证,投资和消费提速复苏,政策面“六保”措施会继续跟进,因此钢需还有一定的韧性。目前国内进入后疫情时代,市场情绪逐渐好转,预计近期钢价会持续高位震荡,先弱后强。随着气候条件向好以及淡季的结束,前期积压的需求会出现报复性释放,从而促使钢价震荡上行。预计下半年钢价会高于上半年,走势将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状态,价格高点大概率会出现在9月前后。